關東國小健康中心
歡迎大家
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少女愛吃花生醬乳疾少((台灣新生報))
少女愛吃花生醬乳疾少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9月30日 上午12:00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青少女若有吃花生醬的習慣,往後較不容易得良性乳房疾病,30歲罹患良性乳房疾病機率可下降約39%。
研究人員指出,良性乳房疾病為乳房組織產生非癌症病變,但這種疾病雖非癌症,卻是乳癌風險因子之一,有良性乳房疾病的女性較容易罹患乳癌。
研究團隊追蹤9千多名女性,這些女性在1996年的時候年齡介於9~15歲,研究持續到2010年。研究資深作者美國邦恩猶太醫院席特曼癌症中心癌症預防控制副主任葛拉漢‧寇爾迪茲醫師表示,研究發現,青少女時期若1星期有3天食用花生醬,出現良性乳房疾病的機率便減少39%。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乳癌研究與治療」醫學期刊。
寇爾迪茲醫師指出,良性乳房疾病非常常見,目前已知道若在更年期前罹患這種疾病,乳癌風險就會增加3倍之多。大約每4名女性就有1人有這種良性病變,良性乳房疾病與乳癌有強烈關聯性。
研究過程當中,研究人員調查這些女性食用哪些植物性蛋白、植物性脂肪,然後特別針對花生醬、花生、其他堅果類食物、豆類、玉米等做追蹤、分析。研究數據顯示,如果每天都食用上述食物,良性乳房疾病風險就會下降68%。14歲女性若每天都食用這些食物,罹病機率減少66%九。
寇爾迪茲醫師認為,青少女、女童在青春期之前可以考慮以花生、花生醬代替較不健康的餅乾零食,這樣對身體或許比較健康。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鯊魚血中抗體可抗癌?英國亞伯丁大學研究人員表示,鯊魚血中的一種重鏈抗體(IgNAR)具對抗乳癌的潛力,然而目前尚未獲得確切結論。
亞伯丁大學生物科學講師海倫杜莉表示,初步研究顯示,學理上鯊魚血中的重鏈抗體較人類抗體小,更具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潛力,未來仍需透過更完整的研究方能證實,目前相關研究受到英國非營利炎症研究組織的資助。
專家提醒,這不表示吃鯊魚肉或相關補充品可以抗癌,鯊魚本身仍可能罹患癌症,不必過於誇大鯊魚相關商品的效益。
乳癌有不同的分類,醫界普遍認為棘手難治的是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癌指的是雌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和人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皆為陰性,因為接受體皆呈陰性反應,無法使用荷爾蒙治療,也無法接受標靶治療,目前臨床上只能依賴傳統的化學治療。不少三陰性乳癌病人接受適當手術與化學治療,卻常在治療後不久就復發。三陰性乳癌多有基因變異的問題。
肥胖是乳癌危險因子之一,醫師建議民眾盡量維持健康體重,且避免喝酒,較能降低乳癌發生機率。若有家族史,或是乳癌高風險群,更要定期接受乳癌篩檢。
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視力清晰零距離 常按6個穴位
視力清晰零距離 常按6個穴位 2013年7月30日
作者:華人健康網
記者馬婉娟/台北報導
年長者因為因睫狀肌的視調能力下降,視力會逐漸減退。
眼睛看不清楚就亂揉嗎?年長者因為因睫狀肌的視調能力下降,視力會逐漸減退,也容易導致有些人亂按壓、亂揉眼睛的壞習慣,其實眼睛周圍從眼頭、眉中到眼尾有很多穴道,只要按對位置,簡單動動手、轉轉眼球也能改善視力。
眼周穴道多 按壓助舒緩
按壓眼周穴道可緩解疲勞,幫助眼周循環,是常見的眼睛視力保健方法,從眉頭開始,繞眼睛一圈約有6個主要穴位,以下介紹各穴位位置與功能。
眼睛保健6穴位
1.攢竹(眉頭):可改善流淚、目眩赤痛、明目醒腦,頰熱面痛、眼瞼跳動。
2.魚腰(眉中):可改善疲勞、頭痛。
3.絲竹空(眉梢):可改善眉毛倒插、偏正頭痛、明目止痛。
4.太陽(眼尾,眉梢後凹陷中):可改善頭風頭痛、一切眼疾。
5.承泣(眼平視時,瞳孔往下七分處):可改善眼睛紅痛、癢。
6.晴明(內眼角外靠的近眼眶骨內緣處):可改善迎風流淚、頭痛目眩、降低眼壓、消除疲勞。
眼睛按摩保健的手法很多,一般是用兩手食指指腹按在穴位上,按下去時要有些微痠脹感,兩手同時劃圓圈揉按,順序為攢竹、魚腰、絲竹空、承泣、太陽,揉按完後再依相同順序,彎曲食指,用第二節內側面輕刮眼眶一圈。
按完穴道後,可依順時鐘方向轉動眼球,再換逆時鐘方向,閉眼稍做休息後凝視遠方,便可消除疲勞、預防眼疾、增強視力,以下彙整眼睛保健操3步驟,建議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眼睛保健操3步驟
1.按壓穴道:依照上述方法按壓眼睛周圍穴道。
2.轉動眼球:將眼球依順時鐘方向繞圈,速度不需太快,約繞10圈後換逆時鐘方向再繞10圈。
3.凝視遠方:讓眼睛稍做休息後,凝視約10公尺外的遠方,最好有綠色樹木或草地,凝視25秒後再看自己的掌紋。
做眼睛保健操時需切記,一定要雙手乾淨時才能按壓眼周穴道、轉動眼球時不需太快,而凝視遠方時,眼球不必過份用力,也不可以出現斜視、瞇眼等不良用眼姿勢,才能達到眼睛保健功效。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22大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
當出現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嘴破、眼睛紅等症狀時,代表五臟累積了過多的毒素,倘若總是置之不理,就會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的發生,那麼要如何排出五臟的毒素呢?
我們經常從報章雜誌或網路資訊中看到「排毒」兩個字,但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表示,不論是西醫或傳統醫學,並沒有現代所講的「排毒」這個名詞。在傳統醫學上稱之為「解毒」,而一般中醫師所說的解毒中藥,是指具「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
中醫對於「毒」的定義很廣泛,舉凡對身體有害的都稱為「毒」,例如火氣大、發炎、過敏等症狀,或中醫常說的熱毒、寒毒、濕毒等,甚至化學毒素、魚蟹毒、蟲蛇毒等都是。就現代醫學來說,導致身體老化、致癌的自由基,也是毒物的一種,這些所謂的毒物,若長期積聚在體內,將會造成身體負擔而引發疾病。我們經常從報章雜誌或網路資訊中看到「排毒」兩個字,但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表示,不論是西醫或傳統醫學,並沒有現代所講的「排毒」這個名詞。在傳統醫學上稱之為「解毒」,而一般中醫師所說的解毒中藥,是指具「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
毒素累積五臟的表現
陳潮宗指出,在中醫診療上,當出現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嘴破、眼睛通紅等症狀時,就代表體內累積了過多的毒素,身體便以這些症狀來告訴主人,需要注意健康了。倘若總是置之不理,就可能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而毒素累積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表現。
累積在心臟
1. 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的時候,舌頭容易出現潰瘍,也就是嘴破的現象。
2. 額頭部位狂長青春痘。
3. 睡眠時不安穩,容易發生失眠的狀況。
4. 常有胸悶或是胸部有刺痛的感覺。
累積在肝臟
5.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稜線,或是指甲有向下凹陷的痕跡。
6. 因乳腺增生的關係,導致月經週期之前,有明顯的脹痛感。
7. 情緒常常容易感覺抑鬱。
8. 經常性的偏頭痛。
9. 每個月都會發生經痛。
10. 臉部兩側的部位,會長青春痘。
累積在脾臟
11. 臉部出現色斑,通常女性臉上有斑點的時候,就代表消化系統變差。
12. 女性朋友容易有白帶過多的狀況發生。
13. 脂肪容易堆積在體內,脂肪在中醫稱為「痰濕」,主要是因為脾臟消化功能減弱,導致毒素無法排出而堆積。
14. 容易有口臭情況發生。
15. 嘴唇週圍容易長青春痘或是發生潰瘍。
累積在肺臟
16. 皮膚呈現黯淡、沒有光澤的狀態。
17. 常常有便祕情況發生。
18. 比較常有情緒化的狀況發生,或容易多愁善感且常常感覺悲傷。
累積在腎臟
19. 女性月經量會減少、經期變短,經血的顏色偏暗。
20. 身體容易有水腫狀況發生。
21. 臉部下頜部位容易長青春痘。
22. 常常感覺疲倦、想睡覺,且四肢常會有無力感。
必注意!內毒、外毒怎麼來?
體內毒素來源主要來自兩大方向,包括外在環境以及個人飲食習慣,說明如下:
1. 外在環境:
指接觸外界污染的空氣或是水質,以及帶有化學物質的加工食品、含有殺蟲劑或是農藥的農產品,或是含有重金屬的海鮮類食物,甚至是吸入的二手菸等等,都會使得許多不需要的雜質、毒物進入體內,影響身體自然的排毒系統。
2. 飲食習慣:
現代人喜歡吃香喝辣的,每天吃入體內的食物相當多樣化,與以往農業社會的飲食習慣和內容大不相同,其中尤其以下列4種飲食習慣,最容易累積體內的毒素。
◆ 飲食內容多肉少菜:
常吃牛排、炸雞排、勝丼(豬排飯)……等以肉食為主的人不在少數,肉品的肌肉纖維本來就比較難以分解,若是再加上缺乏蔬果的纖維素來幫助腸胃蠕動,久而久之,腸胃道受到影響、消化功能下降,就會造成便祕,一旦糞便在腸道中待的時間愈長,身體吸收毒素的機會就愈多。
◆ 常吃生冷食物、喝冷飲:
冰品或是冷飲、生魚片等生冷飲食吃下肚子之後,會降低胃部的溫度,使得消化功能下降、脾胃營養不足,就會影響毒素排出體外的能力。
◆ 常吃煙燻、燒烤食物:
很能幫助下飯的香腸、臘肉、烤肉等食物在烹調的過程中,會增加硝酸鈉的含量,並在體內轉化成具有致癌性的硝酸胺,進而增加毒素的累積。
◆ 飲食總是高油脂:
油炸、麻辣鍋、五花肉等富含油脂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質──膽鹽,體內膽鹽多了,就會增加罹癌的機率。
必保養!天然四大排毒器官
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毒物對人體的危機了,因此,設計了一套天然的解毒系統,能夠自動自發地將體內的毒素清除乾淨,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我們的肝臟、腎臟以及皮膚,就是這套解毒系統主要的排毒器官。
◆ 肝臟:
肝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臟細胞中蘊含著豐富的酵素,不論是藥物、激素、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等,不管是內生性或是外生性的有毒物質,通通都需要靠肝臟來分解,以減少體內毒素的累積。陳潮宗表示,肝臟狀況不好的時候,就會造成毒素在血液中循環,間接導致皮膚狀況變得比較不好(因為皮膚下有許多細微血管),皮膚粗糙、黯淡、長痘痘、長瘡……等肌膚問題頻生。中醫理論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及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與膽經排毒的時間,但是必須在熟睡的狀況之下,肝膽才能夠順利排毒,因此,在這段時間之內一定要睡覺,才能讓肝臟做好解毒的工作。
◆ 肺臟:
是人體透過呼吸和外界溝通的管道,當然也是排毒的器官,現在空氣污染嚴重,加上二手菸的問題也很嚴重,時間久了,毒素就很容易累積在肺臟排不出來,輕則造成咳嗽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會致癌。還好可以透過在公園或是森林中散步、做日光浴,甚至是戒菸或避免到充滿二手菸的環境中,都可以幫助肺臟排毒。
◆ 腎臟:
腎臟主要的功能就是排泄廢物,包括多餘的水分、電解質、尿素、藥物成分等的代謝產物,都是藉由腎臟、膀胱、輸尿管等的排泄系統,並以尿液的方式排出。因此,如果腎臟功能不好的話,降低尿液的排泄量和次數,就會讓這些毒物(廢物)一直停留在體內。所以,每天尿液的排泄很重要,要多喝白開水、多排尿。陳潮宗提醒,現在正值炎熱夏天,很多人會以含糖飲料來取代白開水,應該盡量避免,以免含糖飲料造成身體的負擔。
◆ 皮膚:
皮膚是身體抵禦細菌、微生物、病毒等侵襲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還能夠防止體表的水分蒸發與散失。此外,皮膚中汗腺的主要功能就是排汗,汗水是由鹽分、尿酸、尿毒等廢物所組成,所以才說皮膚也是解毒系統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透過每天固定且適量運動來讓身體流流汗,藉由汗水把毒素從皮膚排出來。另外,皮膚的清潔對排毒來說也不可少,一定要注意。
必做!解毒12祕笈
想要解毒、排毒,除了人體自然的排毒過程之外,食療、中藥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但總是治標不治本。其實歸根究底,身體會累積毒素,跟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因此,最根本的解毒祕笈,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 盡量攝取當季和本地的新鮮蔬果。
2. 盡量多吃白肉(如雞肉、魚肉),並減少吃 紅肉(如牛肉)的次數。
3. 食物盡量以少油、少糖和少鹽的方式來烹煮。
4. 盡量少吃精製的食物,例如用糙米或全麥吐司取代白米和白吐司。
5. 每天盡量多喝水。
6. 少用傳統煎、煮、炒、炸的方式來煮菜,而是改以蒸、燙、清炒、涼拌等方式做菜。
7. 市場買來的蔬果大多有噴灑農藥,一定要用水清洗乾淨後再吃。
8. 烹煮食物使用鐵製、不鏽鋼或瓷製的廚具、餐具,不要使用鐵氟龍、保麗龍或是不耐熱的塑膠用品。
9. 每天定時定量、適度的做運動。
10. 每天的生活作息要規律,同時也要睡飽。
11. 盡量減少吃藥、抽菸和喝酒的機率。
12. 隨時隨地保持心情愉悅。
2. 盡量多吃白肉(如雞肉、魚肉),並減少吃 紅肉(如牛肉)的次數。
3. 食物盡量以少油、少糖和少鹽的方式來烹煮。
4. 盡量少吃精製的食物,例如用糙米或全麥吐司取代白米和白吐司。
5. 每天盡量多喝水。
6. 少用傳統煎、煮、炒、炸的方式來煮菜,而是改以蒸、燙、清炒、涼拌等方式做菜。
7. 市場買來的蔬果大多有噴灑農藥,一定要用水清洗乾淨後再吃。
8. 烹煮食物使用鐵製、不鏽鋼或瓷製的廚具、餐具,不要使用鐵氟龍、保麗龍或是不耐熱的塑膠用品。
9. 每天定時定量、適度的做運動。
10. 每天的生活作息要規律,同時也要睡飽。
11. 盡量減少吃藥、抽菸和喝酒的機率。
12. 隨時隨地保持心情愉悅。
截至:http://tw.news.yahoo.com/22大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051643062.html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持續燒 行前多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本地區因疫苗接種涵蓋率普遍不理想,從去年起即爆發德國麻疹疫情,並延續至今年,根據國際疫情顯示,目前德國麻疹在日本地區仍有區域性流行,每週通報病例數持續創新高;以關東地區的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崎玉縣;關西地區的大阪府、兵庫縣、和歌山縣以及南部鹿兒島縣等最高。
日本去年迄今起已有10例因孕婦感染德國麻疹,而導致新生兒出現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病例,而國內已發生前往日本旅遊回國後感染的個案。
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提醒計劃前往日本旅遊的民眾,尤其1至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回國後會接觸到孕婦及1歲以下嬰兒的20至50歲民眾,如尚未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接種,建議於出發前2至4週,可至基隆市轄內之行政院衛生署基隆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今年截至6月6日為止,基隆市尚無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發生。
日本去年迄今起已有10例因孕婦感染德國麻疹,而導致新生兒出現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病例,而國內已發生前往日本旅遊回國後感染的個案。
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提醒計劃前往日本旅遊的民眾,尤其1至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回國後會接觸到孕婦及1歲以下嬰兒的20至50歲民眾,如尚未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接種,建議於出發前2至4週,可至基隆市轄內之行政院衛生署基隆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今年截至6月6日為止,基隆市尚無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發生。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學校有小朋友生病了!來認識第三類傳染病~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屬於急性病毒性疾病。
國外資料顯示未接種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之成人中,80%皆有抗體產生,暴露的人中約有三分之一屬無症狀感染。大部分小於2歲的幼兒感染為沒有明顯症狀的感染。依據國內資料,腮腺炎好發於春、冬二季,並且盛行於9歲以前,以4-9歲為最高峰。
國外資料顯示未接種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之成人中,80%皆有抗體產生,暴露的人中約有三分之一屬無症狀感染。大部分小於2歲的幼兒感染為沒有明顯症狀的感染。依據國內資料,腮腺炎好發於春、冬二季,並且盛行於9歲以前,以4-9歲為最高峰。
傳播方式:
經飛沫及直接接觸感染病人之唾液傳染。
流行性腮腺炎是經由飛沫及直接接觸病人的口水所傳染的。
可傳染其為流行性腮腺炎發生前6-7天至發生後9天,尤其是發病前48小時之感染力最強,病發後14天內尿中可能帶病毒。無症狀之感染亦具傳染性。
可傳染其為流行性腮腺炎發生前6-7天至發生後9天,尤其是發病前48小時之感染力最強,病發後14天內尿中可能帶病毒。無症狀之感染亦具傳染性。
傳染期
流行性腮腺炎發生前6-7天至發生後9天。發病前48小時之感染力最強。病發後 14天內尿中可能帶病毒。無症狀之感染亦具傳染性。
潛伏期:
典型腮腺炎的潛伏期約12-25天,一般為18天。
發病症狀:
流行性腮腺炎的前趨症狀為1-2天的疲倦、食慾不振,接下來為腮腺疼痛、發燒、喉嚨痛,有時伴隨顎下腺的症狀。主要臨床特徵為發燒、頭痛、腮腺(耳下腺)腫大、一個或多個唾液腺腫大且壓痛。
預防方法:
1. 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
2.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長期處於密閉空間內。
3. 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4. 患者應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5. 依循國內常規預防接種時程施打MMR疫苗。
2.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長期處於密閉空間內。
3. 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4. 患者應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5. 依循國內常規預防接種時程施打MMR疫苗。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德國麻疹病人在發病前即具有感染力,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因此,家長應依循國內常規預防接種時程,讓小朋友於出生滿12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MMR活性減毒疫苗。
依據文獻資料顯示,接種一劑MMR疫苗,對流行性腮腺炎的保護力可達80 %;接種 二劑MMR疫苗後,對該病保護力可提升至約90 %。
依據文獻資料顯示,接種一劑MMR疫苗,對流行性腮腺炎的保護力可達80 %;接種 二劑MMR疫苗後,對該病保護力可提升至約90 %。
預防接種建議:
一般無特殊治療,以支持療法為主,例如多臥床休息、適當補充體液、給予退燒藥等。
病人及接觸者處理
(1)隔離:自腮腺開始腫大隔離9日,應戴口罩進行呼吸道隔離防治措施。
(2)消毒:消毒任何曾受鼻、喉分泌物污染之物品。 (3)檢疫:易感染宿主於暴露後12~25天內宜避免上學或上班。 (4)接觸者之預防注射:暴露流行性腮腺炎後注射疫苗或免疫血清蛋白(IG)並不能預防流行性腮腺炎之發生。
(5)接觸者和感染源調查:易感染宿主應接受預防注射。 (6)治療:無。
(7)相關衛生教育宣導: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當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住口鼻。
˙常洗手,保持手部清潔。
˙按時接種:完成二劑麻疹、德國麻疹及流行性腮腺炎(MMR)疫苗接種。
˙生病時應戴上口罩,儘量在家休息。
˙保持室內通風,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或擁擠公共場所。
(2)消毒:消毒任何曾受鼻、喉分泌物污染之物品。 (3)檢疫:易感染宿主於暴露後12~25天內宜避免上學或上班。 (4)接觸者之預防注射:暴露流行性腮腺炎後注射疫苗或免疫血清蛋白(IG)並不能預防流行性腮腺炎之發生。
(5)接觸者和感染源調查:易感染宿主應接受預防注射。 (6)治療:無。
(7)相關衛生教育宣導: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當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住口鼻。
˙常洗手,保持手部清潔。
˙按時接種:完成二劑麻疹、德國麻疹及流行性腮腺炎(MMR)疫苗接種。
˙生病時應戴上口罩,儘量在家休息。
˙保持室內通風,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或擁擠公共場所。
感染防治
1、流行期間,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及分享食物,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2、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或擁擠公共場所。
3、未具免疫力者,應儘量避免接觸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4、流行地區鄰近區域及其他學齡前或已就學學童家長,應提高警覺,攜帶任何年滿12~15個月或國小一、二年級但尚未完成接種疫苗之兒童,儘快完成常規疫苗之接種。
5、流行性腮腺炎確定病例之接觸者,如於接觸後潛伏期內(26天)出現不適症狀,應通知衛生單位,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以利診斷。
2、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或擁擠公共場所。
3、未具免疫力者,應儘量避免接觸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4、流行地區鄰近區域及其他學齡前或已就學學童家長,應提高警覺,攜帶任何年滿12~15個月或國小一、二年級但尚未完成接種疫苗之兒童,儘快完成常規疫苗之接種。
5、流行性腮腺炎確定病例之接觸者,如於接觸後潛伏期內(26天)出現不適症狀,應通知衛生單位,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以利診斷。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15天暴重3公斤 狂吃西瓜惹的禍
作者: 【記者張淑珠/台中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6月4日 上午12:00
此外,感冒初期吃西瓜,易致感冒加重或使病程延長;所含糖分及鉀鹽較高,糖尿病及慢性腎病患者禁服。
在短時間暴肥的患者,蔡醫師以中藥來達到全身性減重的效果,並在局部發胖的肚子上,取中脘、水分等穴位以利水消腫、調整內分泌系統及抑制食慾。埋在腹部脂肪層則可促進局部脂肪燃燒,取天樞、足三里,讓腸胃蠕動加快,疏通腸道,清臟去熱,減少宿便,改善脹氣情形,及縮小腹圍,患者經過這樣的治療,每周能以一至二公斤,每月能以五至六公斤的速度瘦下來。
蔡醫師建議,想減重的人夏天宜多吃西瓜皮,富含各種水溶性營養素,煮水、熬湯喝可以消腫、消暑、利尿、又可以產生飽足感;也可美白潤膚,預防中暑。
酷暑難耐,適時來一片冰涼的西瓜消暑,讓人頓時感覺通體清涼,但是蓮樺中醫診所提醒民眾,最近接獲不少減重患者在短時間暴肥的個案,其中有一名患者在十五天之內暴增三公斤,醫師詢問之下,發現都是吃冰西瓜惹的禍。
中醫師蔡蕙君指出,有一些水果熱量雖然比米飯低,但是被人體吸收的速度卻比米飯快許多,西瓜最明顯,西瓜性屬寒涼,最容易傷脾胃,造成脾胃的氣機阻滯,所以一胖就會胖在肚子,造成大肚腩。
蔡醫師表示,想減重的人,西瓜、鳳梨、葡萄、荔枝、龍眼、芒果等太甜的水果要謹慎攝取,注意吃的份量及時間,儘量選擇奇異果、蘋果、芭樂等低熱量、不會太甜的水果。此外,感冒初期吃西瓜,易致感冒加重或使病程延長;所含糖分及鉀鹽較高,糖尿病及慢性腎病患者禁服。
在短時間暴肥的患者,蔡醫師以中藥來達到全身性減重的效果,並在局部發胖的肚子上,取中脘、水分等穴位以利水消腫、調整內分泌系統及抑制食慾。埋在腹部脂肪層則可促進局部脂肪燃燒,取天樞、足三里,讓腸胃蠕動加快,疏通腸道,清臟去熱,減少宿便,改善脹氣情形,及縮小腹圍,患者經過這樣的治療,每周能以一至二公斤,每月能以五至六公斤的速度瘦下來。
蔡醫師建議,想減重的人夏天宜多吃西瓜皮,富含各種水溶性營養素,煮水、熬湯喝可以消腫、消暑、利尿、又可以產生飽足感;也可美白潤膚,預防中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