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教育部100年1月14日臺體(二)字第1000005242A號函轉載
針對家長詢問學童已依時程完成B肝疫苗接種,經檢驗B肝表面抗體卻呈陰性,致懷疑一瞄是否失效及是否須再追加接種,或反映校方委託之健檢院所未依衛生單位之建議採取疫苗追加接種劑次等問題,該局做出以下說明:
(一)B肝病毒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一般可分為垂直感染及水平感染兩類:
1.垂直感染: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肝病毒傳染給新生兒.
2.水平感染: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而感染,如輸血.共用針頭或注射器等都可能感染.
(二)若感染B肝年齡越小者,越容易成為慢性帶原者,所以倘若新生兒感染約有90%會成為慢性帶原者,而成人感染成為慢性帶原之危險性約在5%以下.
而母子間的垂直感染是台灣地區B肝盛行的重要原因
40~50%的帶原者是經由此途徑傳染的,早期的預防注射能有效的預防B肝感染,為截斷母子垂直感染,政府自民國75年7月開始全面針對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經研究調查顯示,B肝疫苗預防接種政策推行後,我國6歲幼童B肝帶原率,已從10.5%下降至0.8%使水平感染機會逐年下降.
(三)接種B肝疫苗主要是誘發體內免疫系統主動產生有保護作用之B肝表面抗體,僅5~10%個體無法成功誘導免疫力.在接種B肝疫苗經過數年後,抗體力價可能會降低,導致血清中無法檢測出,但據研究,大多數雖未檢出抗體其細胞免疫力並未消失,對B肝病毒的感染仍具保護力,研究顯示其慢性帶原率並未因此而上升.基於此,經衛生署肝癌及肝炎防治委員會暨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ACIP之專家多次研議,針對依規定時程完成B肝疫苗接種者,經檢驗B肝表面抗體陰性者,現行建議仍維持無須再追加一劑B肝疫苗(世界衛生組織亦持相同建議).
(四)另對經檢驗B肝表面抗原為陽性者,建議轉介醫學中心內科或兒科之消化科.感染科等相關專科醫師,進行後續諮詢及追蹤,以維護其健康.
行政院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針對依時程完成B肝疫苗接種,經檢驗為B肝表面抗體陰性者之建議措施:
由於接種B肝疫苗經過數年後,抗體力價可能降低導致血清抗體無法檢出,但據研究,大多數人的細胞免疫力並未消失.其他研究亦顯示慢性帶原率並未增加,且近年國內急性B肝通報病例亦未明顯上升.基此針對依規定時程完成B肝疫苗接種者,經檢驗B肝表面抗體陰性者:
1.若為B肝感染高危險群(血液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者.注射藥癮者.同住或性伴侶為帶原者.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等工作者)可自費追加1劑B肝疫苗,一個月後再抽血檢驗,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10mIU/ml),可採0-1-6個月之時程,接續完成第2.3劑疫苗.若經此補種仍無法產生抗體者,則無須再接種,但仍需注意B肝相關防疫措施,並定期追蹤B肝表面抗原(HBsAg)的變化.
2.若為B肝感染高危險群,目前尚無需全面再追加1劑,若個案或家屬對此擔憂,再自費追加1劑,一個月後再抽血檢驗,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10mIU/ml),可諮詢醫學中心內科.兒科消化科.感染科等相關專業醫師.